北京成了“茶沙漠”,谁该“背锅”?

北京成了“茶沙漠”,谁该“背锅”?

北京是如何变成“茶沙漠”的?

当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来临时,端着一杯奶茶成了最后一个固执的工人。但如果你在北京,这个小小的愿望很可能会落空。

北京苦无奶茶好久了!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总有人调侃“在北京找不到奶茶店”;很多年轻人也经常“喊”某个茶饮品牌来北京开店。。。

一些年轻人迫于绝望,开始研究“自制奶茶”。在小红书中,最“DIY奶茶”的除了在家待业的家庭主妇,就是属于北京上班族的IP。

因为“食物沙漠”而屡次引发舆论热议的北京,其实是一个“茶沙漠”。

01

“茶沙漠”,这个名字是真的

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工作的小尹在下班前打开了一个新茶饮品牌的小程序,打算把自己订回家。因为当她回到租来的公寓时,周围不仅很难找到奶茶店,甚至点一杯奶茶也成了一种奢侈。

虽然南方的茶铺林立,人们可能会觉得这很难相信,但北京的大多数年轻人也有同感。

经常出国旅游的北京白领脆也发现,许多在其他地方很常见的奶茶品牌在北京很难找到。近日,新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将在北京开设首家门店的消息引发热议。克里斯之前在出差时喝过一杯,但当他回到北京时,搜索一无所获。该应用程序显示,离他最近的商店在80公里外的天津。

当时,脆想知道:“为什么霸王茶吉宁愿先开车去天津,而不是北京?”

事实上,霸王茶集不仅在来京前四处奔波,开了2000家门店,黑茶在最初落户杭州、上海等地后也姗姗来迟。在全国拥有8000多家门店的顾明甚至还没有涉足这个市场。如果你能喝一杯北京亲友带回的茶,那就值得发到小红书上炫耀一下。

在北京喝一杯奶茶真的很难!

人们的直观感受也得到了大数据的证实。大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包括国外品牌在内,北京的茶饮品牌总数约为2734个,上海为3135个,广州高达7507个。从门店数量来看,北京的茶铺总数仅为7851家左右,远低于上海的12837家和广州的20246家。

分布在北京广大城区的茶铺数量有限,甚至更为稀少。

根据中国统计信息网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北京的总面积为16410.54平方公里,约为广州的2.2倍,但奶茶店的总数还不到广州的40%。

与其他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相比,北京的本土茶饮品牌还没有建立起来。

在知名度上,广州是著名的“柠檬茶之都”,走出了林林和邱叔柠檬茶;上海也有上海阿姨,悸动的烤香草;奈雪的茶和喜茶的总部都在深圳;茶百道,书还烧仙草是从成都来的;长沙是出了酸橙的季节,茶颜色怡人。

然而,在北京,似乎很难找到一个能够征服全国消费者的本土品牌,一搜下来,只有主打酸奶饮料和鲜果牧场能量的茶饮品牌在全国茶饮品牌规模中排名前50,这是北京茶饮品牌的规模领军者。

当上海和广东的人们在争论喝奶茶、果茶还是柠檬茶时,恐怕北京人只能悄悄地退出群聊。因为北京不仅奶茶门店总数少,品类和产品也不够丰富。

例如,近年来炙手可热的柠檬茶在北京几乎是稀缺的。红食大数据显示,在全国排名前10的柠檬茶品牌中,只有琳丽琳丽和丹宁酸橙在北京开店。

02

成为“茶沙漠”,谁造成的错?

北京的年轻人不喜欢喝奶茶吗?

恐怕不一定,六年前,喜茶的加入是“北京网红餐饮排队史上的第一枪”。据当时的报道,三里屯太古里店和朝阳大悦城店的平均排队时间都超过了四个小时。

要追溯起源,北京的茶馆太少了,我们得从它的地理位置说起

北京纬度高,夏季短。当人体处于寒冷状态时,体液的分泌和流失都会减少,很少能看到“出汗一定是杯子”的感觉。从需求端来看,与绝大多数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相比,这里购买茶饮的频率较低,第一茶铺的现象终究是少数。

北京漫长的冬天也大大缩短了茶铺的营业时间。冬天不提,“故都秋”,不是卖奶茶的好季节。

“在冬季时间较长的北方地区,柠檬茶的接受度较低,投资回报周期过长。”关键季节首席营销官谭力解释了该品牌目前不北上的原因。

据他介绍,在关键季节选择城市时,会首先考虑门店在新市场的存活率,所以在长沙之后,热门的华东地区是首选,今年的重点是华南地区。

“南甜北咸”也是原因之一。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如“豆腐脑是咸还是甜”,反映了南北口味的显著差异。咸豆浆和咸豆腐在北京并不奇怪,但咸奶茶毕竟是茶饮界的少数。

南方的气候环境与口味偏好相反,由于湿度和甜味,对奶茶的需求更大。更重要的是,南方丰富的原材料供应和便捷的短途运输为茶叶品牌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以茶为例,茶生长在中国东部和南部的丘陵地区,福建和浙江是著名的茶省,仅福建就种植乌龙茶、红茶、白茶、绿茶等品种的茶。

纵观新式茶饮不可或缺却难以运输的鲜果,产地更多地位于南方。茶产品中最常见的芒果生长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四川等地;榴莲等热带水果依赖进口,南北运输成本也大不相同。运输的便利性影响了建立供应链的成本,使公司对进入北方市场更加谨慎。

南北的差异不足以概括北京为数不多的奶茶店的全貌,而北京独特的“功能分区”也造成了这里奶茶店数量的不足。

有媒体分析了北京便利店数量少的原因,指出北京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导致了居住区和商业区的分离。为了谋生,人们在住宅区和办公区之间穿梭,因此某个区域在一定时间内往往“空无一人”。

拥挤期只有半天,阻碍了便利店的发展,也不利于茶饮店的自由成长。

一天中茶叶消费最繁荣的时期往往是下午,但位于居民区的茶叶生意在这段时间很难获得大量订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门店越来越少,难怪小尹不得不把奶茶打包带回家。

03

谁来拯救茶沙漠?

一系列因素使北京与喝茶的联系减少了,但一些人正试图扭转这种局面。

此前,北京已多次发文鼓励首店经济,用真金白银吸引商家入驻。今年1-5月,共有403家品牌首店落户北京。其中,餐饮业占比最高,达到63%。

聚焦新式茶饮品牌,北京在今年6月迎来了已经卖出1000元一杯的山茶股份,霸王茶在7月也在北京的热门商圈开启了围攻。据大众点评报道,目前已有三家霸王茶在北京开业。

北京成了“茶沙漠”,谁该“背锅”?

据《北京商报》报道,今年,新鲜、无酒、鸡尾茶、茶拯救地球、蔬果茶等品牌在北京开设了首家门店。

△ 广州“茶街”图源:红色美食网图片

事实上,富裕的北京并不缺少茶文化。

官方数据显示,北京有2397家传统茶坊,其中吴玉泰、天府茶业、八马茶业、同庆一号、鼎百等时代知名品牌都开设了旗舰店或体验店。这些老茶馆也在努力跟上年轻人的步伐,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茶饮产品。

版权声明:
作者:山木茶香网
链接:http://www.jingmaicha.com/biluo/28629/
来源:山木茶香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