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龙井属于什么茶 和碧螺春的区别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非常出名的一种茶,可以说是西湖那边的一个特色了,那么西湖龙井属于什么茶?龙井茶和碧螺春的区别?

西湖龙井属于什么茶:西湖龙井属于绿茶。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汉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

龙井茶和碧螺春的区别:
产地区别
1、龙井茶: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根据产地又细分为狮、龙、云、虎,民国后梅家坞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前人们按照五个产地的不同品质划分龙井茶的质量排名,分别是狮、龙、云、虎、梅,解放后龙井茶在浙江省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品质参差不齐,当前统一分为西湖龙井、大佛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以西湖龙井品质最佳。
2、碧螺春: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
外形区别
1、龙井茶: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
2、碧螺春: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南美女。
茶汤区别
1、龙井茶:龙井茶的茶汤具有兰花豆香,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嫩绿明亮。
2、碧螺春:碧螺春的茶汤香气大体分为花果香和板栗香两种,色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来由区别
1、龙井茶:龙井茶位列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1200多年历史,明代列为上品,清顺治列为贡品,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盛赞龙井茶,并把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
2、碧螺春:碧螺春据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碧绿黄莹,叶底细嫩成朵。
好了,关于龙井茶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小伙伴们你们都了解清楚了吧,知道龙井是属于绿茶哦。
版权声明:
作者:山木茶香网
链接:http://www.jingmaicha.com/cha/28986/
来源:山木茶香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第二种:按照树种分类
乔木茶: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采乔木树叶做茶菁,叶片较大,称为大叶茶。
灌木茶:随着普洱茶需求量的提高,茶人移植茶树,制作茶园茶。近年栽培的台地茶(茶园茶),为了便于采摘,多培植成灌木种,即通常看到的矮茶树种,称为小叶茶。灌木茶叶片单薄,养分少。
第三种:按照外形分类
散茶:普洱茶仍旧保持茶叶原本的零散的叶形,没有被紧压成特殊的形状,称为散茶。散置的普洱茶有利于初识普洱者观察叶片的外形、色泽,方便触摸叶片,感觉普洱茶叶的手感。成品散茶通常由灌木茶制成。
饼茶:又名饼茶。扁平圆盘状,有点像披萨饼那样,是最为常见的品种之一。
沱茶:形状酷似饭碗,直径约十公分左右。沱茶选料多为嫩叶,口感鲜活,活性物质多。
砖茶:大约是砖块的一半,同样也是长方形。大部分砖茶都是经由西藏、蒙古等地运至各方的,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输。砖茶选料多为成熟叶片,口感醇厚,耐冲泡。
第四种:按照加工方法分类
鲜采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之后,成为普洱毛青。毛茶制作后,因其后续工序的不同分为“熟茶”和“生茶”。
1、生茶:毛茶自然陈放,未经渥堆发酵的为生茶。生茶茶性桀骜,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雅纯正,回甘生津。经过若干年存放后,茶性逐渐驯服,陈香中蕴涵飘逸。生茶茶气浓郁,时间越长,内香及活力越盛,价值逐年增加。普洱生茶被称为“茶多酚王”,野生大叶种原料制成的优质普洱生茶,所含茶多酚是龙井等普通绿茶的3倍左右,侧重抗癌、抗衰老、防辐射等功能。
2、熟茶:毛茶经过渥堆发酵,茶性趋向温和,称谓熟茶。熟茶的制作工艺是1973年左右发明的。普洱熟茶茶性温和,常饮不燥,汤色枣红晶莹,香气醇和温厚,回甘生津。熟茶经珍藏之后,口感愈陈愈酽。熟茶经过渥堆发酵,富含有益菌,在降脂、降压、减肥等方面效果突出,更兼茶性温暖柔和,能温暖身体,保护肠胃,且不影响睡眠。
五、按照存放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指存放于通风、干燥及清洁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10~20年为佳。
湿仓普洱:通常放置于较潮湿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发酵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湿仓普洱陈化速度虽较干仓普洱快,但容易产生霉变,对人体健康不利,所以我们不主张销售及饮用湿仓普洱。
还有按地区来的:北京仓、云南仓、昆明仓、港台仓、马来西亚仓、广东仓……
踩茶视频截图
视频在网络引起了关注,不少网友提出疑问,比如:“为何不能用手揉捻茶叶?”“这样制作出来的茶叶是否符合如今的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也有不少网友对此进行了解释,网友TruthL1说:“记忆中爷爷就是这样做茶的,茶叶挤出多余的青汁后,慢慢烤干,茶香很浓郁。”另一位用户“missyo1982”解释:“春茶可以用手揉,夏茶是要用脚踩,用脚踩茶,做出来的苦涩感和茶叶的条索形状会控制得更好。”网友“小白羊的酸奶盖”则表示:“自己是湖南平江县人,喝了二十多年的烟茶,小时候经常看外公做烟茶,这是一道传统工艺。”
返乡创业青年、湖南平江县的烟茶非遗传承人周科学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农家自用茶传统的制茶工艺中,的确有用脚踩茶的程序,但现在面对市场销售的茶叶都已使用机器揉捻。
周科学说:“这种工艺基本局限在我们当地农户的自用茶为主,十几二十斤左右,因为买一台揉捻机,基本上要几千块钱,以前的老传统是用脚踩的,在家自己喝,有时候也会用脚踩,有一些会送到工厂揉捻,当作自用茶喝。现在市场上做烟茶,打包装、品牌化销售全部都是机械化的,我们有正规的SC(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现在使用的设备都是现代化、工厂化的工艺流程。”
记者查询发现,茶叶揉捻是鲜叶杀青之后的制作工序,借助外力使茶青成条,同时破坏茶鲜叶细胞组织,使茶叶内含物质附着于茶青表面的过程,这样有利于茶叶外形形成,也容易冲泡出好喝的茶汤。除了湖南部分地区有这样制茶工艺,在江西、广西等多地也有踩茶的制茶工艺,此外,类似茶油这样的产品也保留有脚踩的环节。江西宜春铜鼓县一位了解制茶工艺的师傅说:“小时候我们的父亲在家里做茶叶,就是把脚洗干净后用脚踩的,因为脚踩的力气更大,茶叶的汁可以踩出来,味道就会更浓,手没有那么大劲,我们以前加工多,又没有什么机械,都是传统用脚踩的方式,用手哪能吃得消,用脚踩更快,简单来说就是这样。现在我们村里农家户头都是用手揉捻,因为用脚踩总觉得不卫生,现在时代变了。”
另一位村民表示,村里就有制茶厂,现在已经都工业化了。
村民说:“五六斤茶青,可能做一斤的茶干,用手揉捻没有那么累,但是当有了一定的量,用手揉捻肯定受不了。以前没有设备,为了省力气,一般都用脚去揉捻,现在我们有设备了,都是用机子来揉捻,考虑到卫生,别人一般接受不了用脚去揉捻。这需要传统跟现代相结合。”
周科学表示,实际上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踩茶,随着工业设备的进步,人工踩茶的成本反而更高,产量更低,从销售本身来说,并不划算。
“赤脚踩茶”引发热议的背后还有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古法工艺与现代标准之间,我们该如何平衡?人工制茶工艺是否都应该保留?茶叶专家、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吴锡端表示,不同于茶叶的炒制手艺,揉捻工艺目前已经非常成熟,揉捻机器制作标准已经非常高。
吴锡端说:“所谓的传统工艺可能作为一种能够保留下来的价值。以前的工艺不成熟,而揉捻机发展到现在,基本上能够达到工艺上的最高要求了。现在市面上的茶叶基本上都是用机械揉捻,有些特别高端的一般会用手揉捻,不会用脚踩,实践证明揉捻机确实比人做得更好一些。但是,我们炒茶制作技艺、手工制作技艺这些东西是有价值的,炒制一些高端的名优茶,手工技艺不可能被机器完全替代,人是有经验的,炒茶根据气候、水分的高低,炒制过程中温度的变化,都由人工掌握,炒茶技师多年来养成的技术上的一种习惯也好,或者是一种水平也好,人工会做出极品,机械的品质会更稳定。但是现在的工艺,用脚揉捻是没有必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