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方小小的柴窑烧到通红(柴窑一片)
茶要趁热喝,身才能温暖。人要用心交,情才有长远。
决定去探寻一个秘密,是一个关于泥土和火焰的秘密。起源是在朋友的茶席上偶遇了一种看起来“土土的”茶器。于是决定直接到云南易门的窑口去看看它们的烧制过程。
至于那些将“国风山水”的纹理画在杯盏上的,那些将流釉凝固成为雪山瀑布的,那些将蓝、绿、金等等颜色藏身在器物曲线转角之处的……天然形成的落灰釉,层次感非常强烈。去认真观察的时候,能感觉到不同的颜色在相互渗透晕染,值得细细玩味,更会找到万千幻变的趣味。
这些极端丰富多变的效果,全部来自于所谓的“落灰釉”,即,纯素胎入窑烧制,以柴火的持续燃烧将窑内温度提升至1300度左右,柴火的灰烬在器物上落下,在高温作用下形成纯天然的“落灰釉”,随机地附着在器物表面,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高温的火焰直接接触器物,也会形成“火痕”或者“火刺纹”,增加另一种审美元素。此类小窑一般被称为“横焰窑”,形似一艘“覆扣的小船”,内部局促,能烧制五六百件杯盏、盖碗之类的茶器。
告别了人为的控制,将创作交给木柴、火焰和天气,等待未知的收获,这就是通红柴烧创始人赵春普的乐趣所在了。“每一次烧窑其实都是在未知的边界上探索,我并不能准确知道最终的效果,但是,却始终在尝试理解它背后的原理。比如,某一次,气温骤降或者下雨,空气湿度和气温都突然发生了变化,导致最后烧出来的东西也非常出人意料。”
烧制的过程像是探险,但是对于器物的赏玩则带来解压和安慰的效果。“我也没想到,我们的粉丝中有很多从事高压力、高危险性职业的人群,也许用这样一种来自天然的茶器与普洱茶配合的时候,能带来更多的踏实、安定和舒适吧。”赵春普这样告诉我。
或许是把玩一个独一无二的柴烧茶器,这种快乐带着某种独到的审美意趣,又可以在同好的比拼和交流中找到更丰富多变的享受。因为赵春普本身就是一个从事普洱茶行业十多年的茶人,在他的心里,普洱茶厚重、沉稳和些微的内敛,这些气质与柴烧的粗粝、华彩、自然朴拙相得益彰,所以,他将自己的茶器定位为普洱茶器,是普洱茶人之陶。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1年5月刊
作者丨空空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推广科学饮茶文化,从饮茶中领悟出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模式,减轻压力;同时通过饮茶调养出健康体质。
版权声明:
作者:山木茶香网
链接:http://www.jingmaicha.com/chaju/25827/
来源:山木茶香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
共有 0 条评论